查看原文
其他

9门基础课程拓展成了40门,这所学校咋做到的?

教育名片发展论坛 河南校长 2022-12-05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此次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

是教育时报

庆祝建党百年首场品牌活动


也是疫情过后

教育时报重启系列品牌活动的

第一场公益活动


让我们相约美丽的淇水之滨

相聚第16届河南教育名片——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

同话党建引领下课程建设的无限可能

共谋学校发展之道





基础课程9+1+N:

为学校发展提供原动力


富有地域特色的植物、让人眼前一亮的淇河石子流域图、井然有序的文化设施……走进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以下简称“明达小学”),“明德惟馨,达士通人”的校训镌刻在校门后的校训石上,校训石前“明明、达达、欢欢、迎迎、妮妮”五位“明达形象达人”一字排开,欢迎着每一位来到明达小学的客人。



在校长王军霞的带领下,教育时报记者走进了学校淇奥楼大厅,大厅右侧的墙壁上,一个以复兴号高铁为载体的基础课程“9+1+N”体系吸引了教育时报记者的目光。“学校办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学校的课程建设做得好不好,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为此,我们结合小学生认知结构和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了基础课程‘9+1+N’体系。”王军霞向教育时报记者介绍,明达小学的基础课程“9+1+N”体系,是围绕“达士通人”而创建,即培养心胸豁达、博古通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科科特色,拓展课程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走在明达小学的校园里,微风拂面,景色迷人,很难让人想到,就在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连大门都没有的新学校。“接手一所新学校,首先要做的,就是将课程建设做好。学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主体,核心竞争力是课程,而基础课程则是所有课程建设的‘根’,只有‘根’粗壮有力,学校课程建设这棵‘大树’才能茁壮成长。”王军霞说。


“我们学校的基础课程‘9+1+N’体系中的‘9’就是9门基础课程,科科有特色。学校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求,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科学、信息技术、劳技这9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发了40个相应的拓展性课程。”明达小学副校长杨志娟说,语文演讲、数学棋类和思维训练、英语情景剧、音乐话剧……学校这40门从基础课程中延展出来的拓展课程,就是为了让孩子们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


艺术节上,手工社团的孩子们展示出他们最棒的作品


在日常授课中,学校的每位老师都会结合本门课程实际对学生进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以实现“培育心胸豁达、博古通今的人”的目标。


其实早在2013年,明达小学就开始利用每周二、周三、周四的下午第三节课开展拓展课程。学校综合学科的每位老师承担一门如沙瓶画、国画、丝带绣、剪纸等拓展课程;阅读拓展课程主要由语文老师利用每天早上的阅读微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及诵读能力;演讲课程主要放在学校的激情演讲节中实施,年年演讲节,年年主题不同,师生一同演讲,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杨志娟说:“建校初期的拓展课程还不是很完善,我们边走边摸索了一年后,大家对最初的版本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后期我们考虑到30分钟的拓展课时间太短,学生还没学到知识就下课了,拓展课程的实效性不强。经过修改,我们又整理出了一份新的方案,一直延续至今。”


翻开学校新的拓展课程方案,教育时报记者发现,其中阅读、演讲拓展课程的实施仍然沿用最初版本,其他的课程则全部由综合学科老师担任。


手工社团内,摆满了孩子们的作品


每学年伊始,明达小学的教师发展中心会组织社团开展纳新活动,每位综合学科的老师会自己组建一个社团,老师们会根据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特点招纳本学年的社团新生,学校统一安排在每周五下午开设拓展课程。“改革后的拓展课程方案,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下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校是沸腾的,学生是欢乐的,课程是有效的。”杨志娟说。


“学校里有很多的社团,我加入了学校的管乐团,每周五我们都有一下午的时间可以用来练习。刚加入时,我连乐谱都看不懂。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已经可以上台表演了。”明达小学五(4)班学生陈玟凯说。


为了保证每门拓展课程的有效开展,明达小学提出,特色社团开展要做到“十有”,即有时间保证、有专门活动的功能室、有专业辅导教师、有年度计划、有学期进度、有章节教案、有措施评价、有活动记录、有成果展示,同时还有各个社团负责人编写的社团教材。“经历几度修改,我们的拓展课程体系已经逐步完善,每一门基础课程都至少有一个拓展课程支撑其发展,但受功能教室及师资的限制,学生还不能够全员参与。如何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我们一直在努力。”杨志娟说。


地域文化引领,打造知乡情、明乡史的爱乡娃

基础课程“9+1+N”体系中的“1”,就是一门淇河文化课。


鹤壁市最知名的河流叫淇河,淇河在中国的版图上不算长,但它却是一条很有名气的历史文化河。商代至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淇河流域产生了大量的诗歌,单单《诗经》里收入的就有44篇。


“淇河是鹤壁人的母亲河,孩子们在淇河畔长大,对淇河都有种特殊的情感。”王军霞说。


明达小学校园里的淇河流域石子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鹤壁历史,了解淇河文化,明达小学历时4年,多方征集专家意见,经过8次修改,编写了校本教材《我家淇水边》。这册教材由南开大学朱彦民教授写序,每册涵盖淇河人物、淇河古诗等内容,每周二上午第二节是学校的淇河文化课,学校的教师发展中心定时听课,并及时反馈效果。


讲淇河故事,说家乡文化


在采访中,教育时报记者翻开一本五年级的《我家淇水边》校本教材,里面有淇河楹联、淇河名胜、淇河特产等一系列介绍淇河特色文化的篇目,内容丰富,引人入胜。在学校邢玉超老师的《浚县社火表演》教学设计中,教育时报记者看到,从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到活动体验、探究互动,教学设计中既有对社火表演的详细介绍,也有扭秧歌等全班一起参与的实践活动。


“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总共编写了六册《我家淇水边》校本课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年一册,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小学毕业后,可以做到认识鹤壁、了解淇河、热爱家乡。”杨志娟说。


班班有亮点,小学生也可成为“大专家”

基础课程“9+1+N”中的“N”,是N个班级,班班有亮点。


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因而,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班级亮点课程,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在明达小学,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级亮点课程,比如民族风班的《了解56个民族风情》、诗香墨苑班的《与古诗相伴》、科技之光班的《科技成就梦想》……“当前我国实施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班级是教育活动真正发生的场所,班本课程的提出弥补了这一缺失,可以作为三级课程管理的延伸和有效补充。”明达小学副校长李爱风说。


纸伞上、瓷盘上,我们都能画岀美景


2020年,明达小学41个教学班都精心打造了自己的班本课程,依据班级的“主课程”,都设计了个性化的班名、班训、班级誓词、班歌、班徽、班级吉祥物,从精神内核规划了班级的精神文化符号,奠定了班本课程的特色发展基调。


李爱风说:“学校每个班的班主任结合自己的特长爱好或班级、学生的精神特质选定某一主题或方向确定班本课程主题,依据班本‘主课程’,再结合班级管理理念、培养目标拓展‘辅课程’,全方位立体构建班本课程体系,达到课程育人的目标。”


“民族风”班本课程,让孩子们体会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


明达小学的班本“主课程”通过每周一节的校本课堂“班级亮点”课实施。“辅课程”是结合班级管理日常活动、课内外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实施,目的是把班本“主课程”的外延内容做精、做广、做亮,让师生甚至家长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达人”,为学生核心素养的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助力。


“我们班的班名是‘律己班’,班本课程是‘电影’。每周上课前,我会提前给孩子们布置一部要观看的电影,今年过年期间的电影《你好,李焕英》特别火,很多孩子都去电影院看过了,我这周准备的就是这部电影。”明达小学六(6)班班主任晋军利说,“我给孩子们设置了三个问题:第一个是李焕英穿越后为什么没有立即与女儿相认,第二个是问孩子们觉得这部电影泪点最高的是哪个镜头,第三个是让孩子们思考电影中的母爱与自己切身感受的母爱有什么不同。课堂上孩子们讨论很激烈,根据我的班本课程实施方案,课后我还会制订一个手抄报主题,让孩子们结合这部电影的主题,开展创作。”


“纸衍中国风 ”班本教材展示


明达小学的班本课程,都是每个班主任利用寒暑假,大量查阅资料,翻阅相关教材,精心谋划设计的。“对班主任来说,编写教材,是最考验智慧和专业能力的工作。学校每一本班本教材从序言、目录、课程知识内容与活动内容的编排设计,到插图、页面的审美设计,都是由各班班主任独自完成的。”李爱风说,每次开学前,看着班主任手中或精美或略显粗糙的班本教材,都是满满的感动和骄傲。


“明达小学建校初期,只有孤零零的4栋楼,在一片荒芜中,明达小学一步步‘成长’起来。而今,学校完善的‘9+1+N’教育体系,已经可以支撑起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回首来路,明达人付出的艰辛与努力,都是值得的。”王军霞说。


■ 明达师生说课程




乘新闻直通车,做新时代少年


刚得知要进行班本课程开发时,自己的内心是很忐忑的。它是我从未接触过的领域。经过几天的查阅资料和思考,我决定以“新闻”为主题,开发我们班的班本课程。我从学生兴趣和自身优势出发,开始谋划“新闻直通车”。


大家注意了,“新闻直通车”发车啦


我将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相结合,构建出了“智慧+拓展”班本课程体系。在日常的授课中,我通过自学,逐步完善了“新闻播报、新闻评论、新闻发布、新闻求真”课堂模式,同时还带学生走进电台、高铁站、车展等,让孩子们进行职业体验。


我认为,学校实施班本课程,赋予了教师开发课程的权力,教师可以依据自身的特长爱好来创设课程,改变了一成不变的教育姿态,赋予了教育活力。我今后要一直将“新闻直通车”做下去,同时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新闻素养。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一(6)班班主任袁慧娟  


六年来,乘着“新闻直通车”,我和同学们遨游在新闻的海洋中。我很开心能和同学们一起采访,体验记者生活,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当新闻小主播的经历,让我从一个内向的孩子变得自信,在一节节“新闻直通车”课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现在我离开了小学,步入初中,我相信,通过小学阶段的锻炼,我可以从容面对初中带来的挑战。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2020届毕业生冯慧冉





纸衍万物,艺美童年


当学校提出每个班主任要开发自己的班本课程时,经过思考和调查,我结合学校提出的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教育理念,与我最擅长的衍纸画手工相结合,用创新的方式体现传统文化,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纸衍中国风 ”班本课程应运而生。


团结协作,一起做出最美的作品


衍纸艺术造型丰富、制作简单、作品精美,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记忆最深刻的,还是第一次上衍纸课时,我拿着材料进到教室,孩子们一下子围到我身边时的惊喜。


在衍纸课堂上,我以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卉植物、戏曲人物、中国书法、古典神兽、传统节日”等为主题,让孩子们展开创作,通过简单的卷、捏、粘,把所了解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自己的想法融入其中。在孩子们的二次创新中,当一根根单调的衍纸条成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时,那种独一无二的成就感,只有自己能体会。


——为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四(3)班班主任张玉霞 


我很喜欢这门亮点课。课堂上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各类衍纸零件的做法,我们的动手能力在衍纸课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生活中,我也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做衍纸画,亲戚们看到我做的衍纸画,还要拿来当车饰、当壁画呢!“纸衍中国风”这门课程,让我看到,新兴手工制作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碰撞出来的魅力火花,不仅可以让我认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锻炼了我的耐心,培养我的想象力,特别有成就感。以后我也会把我学的衍纸知识,教给更多的人。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四(3)班学生王成旭





给孩子们讲好淇河文化故事


《我家淇水边》校本教材是我校以弘扬淇河文化为目标,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修改,编辑而成的一本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教材。作为一名讲授这门课的老师,我也在一遍遍地授课中,逐渐体会到,淇河是条文化河,它既是诗河,又是史河,还是爱河、乐河、生态河……它是鹤壁的标识和象征。


讲楹联文化,知淇河历史


在最初授课时,所有的授课老师都有过迷茫,面对手里的教材,大家不知道该从哪里讲,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学校于是就组织教材编创团的老师多次举行“集广益,修教材”研讨会。通过研讨会上的思想碰撞,老师们也逐渐掌握了讲好这门“家乡课”的技巧。


目前,《我家淇水边》已多次改版,学校在编辑中严谨、科学、合理的态度,让我们的教材成为孩子们手中爱不释手的读物,让我们的孩子真实地感受淇河文化的魅力、传承淇河文化的博大精深。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三(3)班班主任郗文娟


从一年级第一次拿到《我家淇水边》这本书,我就被里面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书里讲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有好多我听爸爸妈妈说起过,有些还是我放假时旅游去过的地方。看到身边的事物都跑进了书本里,我感到很骄傲。通过老师的讲述,我才明白,原来我们鹤壁好厉害,历史上出过好多名人。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三(3)班逯子铭





变废为宝,体验创作的快乐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我们有义务引导孩子从周围环境中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因此,当学校提出要综合科老师开一门社团课程时,我就想到了要开发一门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绘画技巧,也能美化学校环境的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开发了以“淇河沙瓶画”为载体的特色课程——“创意沙瓶画”课程。


摆起小摊,沙瓶画也能“卖”出好价钱


“创意沙瓶画”课程是通过我的沙娃娃社团去落实的。我们学校每周五下午都是社团活动时间,因此,一到周五下午,学校淇艺楼沙娃娃社团活动室里就坐满了人,孩子们都聚精会神地进行沙瓶画创作。沙瓶画的创作是让学生通过收集废旧的瓶子、沙子,依据瓶子形状自己动手创作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也让学生“变废为宝”,体验创作的乐趣。


我每周都会给孩子们一个创作主题,比如第一周让孩子们画樱花、第二周画动物、第三周画卡通人物……绘画的难度是逐步增加的,孩子们的绘画技能在不知不觉中有了提升。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美术教师郭丽芳 


我最开始知道沙瓶画,是看到学校走廊中的瓶子被画成海绵宝宝、哆啦A梦等卡通人物感到很好看。后来加入了社团后,我一步步学习了沙瓶画的制作方法,才知道原来在瓶子上画画很难。最开始我只能画线条、圆圈,不过随着时间的增加,我也能画出好看的人物和花草了,我的绘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五(1)班肖沛珊




第15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

暨“党建引领‘课程+’”观摩研讨会

详情介绍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


为全面展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总结学校发展经验、提炼改革发展的特质,进一步推动中原教育深化改革,加速发展,4月16日至17日,第15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暨“党建引领‘课程+’”观摩研讨会将在第16届河南教育名片——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举行。届时,让我们相聚美丽的淇水之滨,同话党建引领下课程建设的无限可能,共谋学校发展之道。


  报到时间  

4月16日上午


  报到地点  


麗枫酒店•鹤壁高铁东站店

(鹤壁市淇滨区高铁东站广场南路)


  会议日程  


4月16日下午:

学校校本课程展示

开幕式

主题报告

课堂观摩

大课间展示


4月16日晚上:

庆祝建党百年儿童音乐剧《灿烂阳光下》


4月17日上午:

专家报告


  与会专家  



干国祥:“南明教育”创始人,深度语文发起人,“全人之美课程”总设计师。曾任全国新教育实验副理事长及新教育研究中心主持人,是晨诵·午读·暮省、读写绘——儿童早期读写综合课程、农历的天空下——古诗词晨诵之旅等10余个新教育原创课程的总设计者。出版有《生命中最好的语文课》《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等专著。



汪豪浩:中小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教育科研管理部副主任,中小学劳动学科负责人,专职从事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教学成果培育等方向的研究。


  主办  


河南教育新闻中心

河南教育时报社

鹤壁市淇滨区教体局


  承办  


鹤壁市淇滨区明达小学


  协办  


河南睿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校长”微信公众号


论坛为公益性质,不向与会者收取会务费。交通、食宿费用自理。


有意参会的老师,即日起可通过识别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报名内容:您的姓名、单位、手机号码。同一单位集体报名只报参会人数、留一名负责人联系方式即可。



名额有限,额满为止


联系人:靳建辉

咨询电话:18837102311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杨智斌



推荐阅读



◆ 在这所学校你会发现:育人的思路尽管相通,但架构竟可以如此巧妙!


◆ 相约芳菲四月天,看这所小学“课程+”致敬建党百年!


告诉我,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